學校歷史

孕育期(1946至1960年)

  • 1946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百廢待興。救恩堂見當時大量失學兒童急需教育,遂於1946年興辦小學,傳揚福音,定名為「救恩學校」,初時僅辦幼稚園及小學。

  • 1950

    辦英文中學,改名為「救恩書院」,上午小學上課,下午中學上課。因地方不足,需要籌建新校舍。

  • 1957

    校舍建築工程全部完成。 
    為全力發展中小學工作,1958年起幼稚園不再招生,翌年幼稚園結束停辦。中學部亦於該年增設大學預科班課程,成為一間全面而完備的學校。

成長期(1961至1991年)

  • 1961

    校舍落成後,學校各方面穩步向前,力求進步。1967年,因本港暴動,學校多次停課,幸賴上帝保守,終能平安渡過。

  • 1972

    香港政府於1972年推行免費小學教育,救恩學校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予有需要的學生。

  • 1975

    救恩書院於1975年接受第一期政府津貼,自此小學部與中學部行政分家。

  • 1985

    教育署批准本校改名為「救恩小學」。

  • 1989

    1989年校董會接納教育署建議,將救恩書院遷往大埔富善邨一全新中學校舍,並計劃把中學校舍用地改作小學發展之用。

  • 1991

    1991年9月,中學開始分期遷離西營盤,空置課室增加,遂將小學下午部學生轉往上午部上課,下午則開設課餘活動,校園生活在時間及空間上都大大改善。

挑戰期(1992至2007年)

  • 1992

    自中學遷往大埔後,小學亦於1992年遷離西營盤校舍,讓舊址進行重建,其時蒙中環些利街香港潮人生命堂慷慨借出其校舍,作為小學的臨時校舍。管理中小學的校董會,亦分拆為兩個分別管理中學及小學的校董會。 

  • 1993

    小學正式轉為全日制。

  • 1995

    新校舍於1995年8月完工。新校舍設備完善,建築費用約六千萬元。幼稚園校舍約佔一萬方呎,包括偌大的活動地方和九個課室。小學校舍五萬方呎,包括有蓋操場、露天籃球場、圖書館、電腦室、視聽演講室及一個大型廚房;另有課室、特別室約30個,室內全部裝有空調設備。
    新校長杜陳碧麗於1995年3月上任。
    1995年9月聘請了馬伍巧娟女士為園長,襄助杜陳碧麗校長重辦幼稚園工作。 

  • 1996

    1996年2月,幼稚園正式重新開課。

  • 1998

    1998年,廚房正式投入運作,每天為全校師生預備健康可口的午膳。

  • 1999

    學校參與由香港大學主辦,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的「靈活資訊科技教育計劃」,作為十間先導學校之一,為全校老師提供一個完整的資訊科技能力培訓。

  • 2001

    2001年,學校於時間表及考核制度上作出大規模改革,以配合社會及教育趨勢的發展。另安排各級學生參與不同社區關懷活動,提升學生的社會觸覺。2月完成全校電腦網絡化,4月份完成首個多媒體教室。此外,在校園中興建「救恩小園地」兒童遊樂場及小耕地,增添校園活潑氣氛。當年教育署輔導視學處曾探訪72所全日制小學,選定本校為四所表現優異全日制小學之一。

  • 2002

    2002年,學校參與由教育署及資訊教育城合辦「卓越閱讀計劃」比賽,在66所小學中獲得優異獎。德育培訓方面,首辦「獨特的我」計劃,配對高低年級學生以強化校園關愛及同學的歸屬感。3月,在校內首次舉行幼稚園學生作品展覽,主題為「紅螞蟻的節日禮物」,展示學生美術學習成果,並將學生作品結集成畫冊,獲得家長及外界欣賞,為學校開展幼兒藝術教育,踏出重要的一步。

  • 2003

    2003年,學生人數為520餘人,共18班。學校於「非典型肺炎」(SARS)爆發、全港停課期間,進行以小組學習方式復課,避免學生的進度受過分影響。4月,幼稚園於校內舉行學生美術作品展,主題為「小布縫圍裙」,展示透過藝術教育推行綜合課程的效能,並出版畫冊,獲得家長及社會人士欣賞,認同藝術教育對幼兒學習多元智慧的成效。7月,於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畢業典禮暨小學部「童心世界」畫展,展示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學習的成果。

  • 2004

    2004年12月,小學部假滙基書院(東九龍)舉行聖誕音樂晚會,超過450位家長出席欣賞。7月舉行「童『樂』樂」音樂晚會,並出版救恩學校音樂CD及作品集,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非常投入,家長亦深受孩子的演出而感動。同年,更獲得香港體育聯會「新亞洲盃」港九地域小學體育獎勵計劃(港島西區)女子組總冠軍。

  • 2005

    2005年,開始發展「分組教學」,以五年級為試點,於中、英、數三個主科三班分四小組上課。運動方面,本校蟬聯「新亞洲盃」港島及九龍地域小學體育獎勵計劃港島西區女子金獎學校。

  • 2006

    2006年,學校舉行60周年校慶活動,包括開放日、感恩崇拜、千人聚餐及畢禮暨綜合表演,小學部出版《學習之旅、愛的探索》,把學生作品系統記錄。學術方面,「分組教學」計劃推展至六年級,成效顯著。為擴濶老師的教學視野、本年舉辦了三個教學考察交流團,分別往德國和瑞士、上海和星加坡交流考察,獲益良多。 

    幼稚園藉慶祝校慶,以建立救恩堂的先賢故事,讓學生從小認識救恩學校歷史,另亦舉辦專題學習活動─留辮子的傳教士,同時將相關內容編寫適合幼兒閱讀的故事書,並結集主題活動的學生作品成為畫冊,期望學子可以繼續承傳上帝的旨意,造福社會。同年9月,幼稚園參與了由世界幼兒教育聯會-香港分會推行,政府優質教育基金撥款的「幼兒國情教育計劃」,在參與199間學校中,獲選為20間種子學校之一。

  • 2007

    2007年,家長教育課程一向幫助學生之家庭成長,出版了家長班10周年記念特刊─《因家得加》,見證上帝豐盛的恩典。幼稚園順利申請成為「學券計劃」的資助幼稚園及獲得「教師專業發展津貼」。

    在2007/08學年內,杜陳碧麗校長部分時間在澳洲進修並兼職校長。離港期間,由姚黎丹雯主任兼任署理校長。

發展期(2008年至現在)

  • 2008

    2008年升中派位結果極佳,獲派第一志願百分比為百分之八十三,學生成績優良。


    在提選接任校長過程中,蒙神帶領,校董會與杜校長能物色陳梁淑貞女士。杜校長決定於8月提早退休,退休後,杜校長擔任學校顧問,協助學校推動家長教育工作。陳梁淑貞女士於五月為候任校長,並於9月1日接任救恩學校校長。杜校長在救恩學校努力教育事工14年,秉承救恩學校辦學宗旨,創立美好基督徒教師隊工文化,讓每位學生在德智體羣美及認識基督上有美好的生命教育。

    此外,自1996年起在救恩堂開辦多屆星期日的家長班,與家長一同成長,認識基督,同心教育下一代。

    陳梁淑貞校長於1982年在香港大學取得學士學位後,即從事教育工作,歷任基督教中學老師14年、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主任5年及直資小學創校校長5年,並曾任教育顧問。陳校長在學校行政、發展校本課程及培訓教師專業能力等方面均具豐富經驗。她致力為學校提升資優教育,並推動更美好的生命教育。她經常獲邀到世界各地與不同國家的教育界人士進行學術交流,又獲本港大學邀請為擬任及在任校長進行各類培訓。陳校長也在扶貧工作上盡心竭力,曾經到非洲及中國內地貧困地區等地,為當地的教育團體籌募辦學經費,並培訓當地校長及教師。

    救恩學校在陳校長「愛」與「專業」的領導下,同樣參與了不少的學術培訓及探訪。她曾帶領同工到德國、瑞士、加拿大、芬蘭、英國及中國內地,考察當地的教育機構,並於校內分享,令校內同工均對教育的趨勢、校本課程的建構及教學的反思有更深入的了解。

  • 2009

    2009年,學校增設下午單元課程,課程內容分為「運動」、「戲劇」、「資訊科技」及「個人及社會教育」四個範疇,期望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全人得以發展。 學校的管弦樂團、體育團隊、視藝團隊、資優課程、創意思維課程、增潤學習週、學生學習成果展覽日、以致資訊科技、環保及關愛貧窮等活動,都令學生在不同領域有更深更廣的體驗。

    同年,學校耗資三百六十萬,佔地近五千三百平方呎的「學習中心」正式落成。增加學校藏書量至二萬餘本外,中心更設有多部手提電腦以及Wi-fi無線上網服務,供學生使用互聯網學習。「學習中心」的落成,令學生有更強的自主學習,擴大了研習、溝通和資訊科技運用的機會;又是學生們集體聚會、展示學習成果的好地方。

  • 2010

    2010年,救恩學校踏進六十五周年校慶,主題為「學習愛.愛學習」。我們印製了精美的校慶月曆又推出校慶網頁《恩典無限》,讓讀者能以文字、圖像、影像、聲音等元素,了解我們。12月舉行的校慶聚餐,參加之校友、家長約1000人。於4月11及12日於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感恩崇拜暨音樂會,同學表演精彩,氣氛熱鬧,榮耀歸予上帝。4月15及16日舉行學校開放日,此乃「環保校慶」,我們珍惜地球寶貴的資源,透過「碩果纍纍」義賣水果,籌得款項捐助予貧窮地區,實踐「學習愛」的行動。 

    而耗資二百三十萬,佔地三千八百餘平方呎的「綜藝館」於同年九月正式啟用,可供學生進行舞蹈、音樂、戲劇及體育等活動,發展多元智能。同年,更新學校網絡系統,學生可在校園每個角落進行網上學習。 

    校長與老師一行三人到芬蘭進行教育考察。他們探訪了大學、中學、小學、教堂、博物館及圖書館,其中所見所聞都甚具啟發性,對救恩學校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學校鼓勵學生以行動實踐基督的愛,關愛老弱貧困人士,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環。學校與多個世界扶貧組織均有聯繫,讓學生的關愛行動能夠實踐出來。除此之外,學校更與香港大學進行為期三年的合作伙伴計劃。這一切在校內推動的教育工作,都經常被傳媒及報章所報導。

  • 2011

    2011年,學校參考美國的Essentials Bible Curriculum (EBC),發展校本的聖經課程,並增強了課程的系統性、深度和實踐性。於每天的早會,將Responsive Classroom® Approach與聖經課程(EBC)結合,讓學生的靈性及社交充分發展。校方為這兩項發展投入大量資源,包括:派老師到美國受訓及購買教材供培訓使用,於校內舉辦多次教師培訓及分享會等。

    校長再度帶領兩部同工共9人與崇真會其他同工到德國及瑞士進行教育考察交流。這次交流團行程安排豐富,參觀了五所小學,五所幼稚園。各同工能深入認識兩國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學校運作模式,更有機會與當地的政府教育官員、牧師、教友、校長、教師及年青人進行了多次交流,獲益良多! 

    簡潔而實用的「廚藝室」正式啟用,供學生進行簡單烹飪及加強健康飲食文化。學校全面推行電子通告及電子繳費計劃,大量減少使用紙張,亦減輕了行政的工作量。 

    幼稚園部方面,陳文鳳清園長九月接任救恩學校(幼稚園部)園長,她於一九七七年開始投身幼兒教育工作,除教學外並擔任行政及領導工作。她對幼兒教育充滿熱誠,取得南澳洲大學榮譽教育學士及香港浸會大學教育碩士。 文園長十分着重課程發展,她積極推動以兒童為本的學習,在她的領導下,幼稚園部進行了不同的環境創設,包括於空中花園進行翻新工程,讓小朋友能安全地進行各類型的體能興趣活動。文園長亦積極帶領老師進行各類校本教師培訓,包括以兒童為中心之教學法推行、兒童行為觀察、學習通訊撰寫等,藉以提升老師的專業素質。

  • 2012

    2012年,本學年亦是學校發展的一個新里程,學校在小一級實施「原班教學」模式 (Homeroom Approach)。剛升上小一的小朋友再不用在小學階段開始,適應多位老師的不同教學要求。因為兩位班主任和語文老師會合力統整課程,佈置課室,建立常規,安排活動,務求讓小朋友學得更精彩、更有效。 

    四間多用途小組室的更新工程完成,讓同學有更多及更靈活的學習空間。此外,在四樓開拓了一間小小的醫療室,讓身體不適的同學可以俯卧在床得到周到的照顧。而「小園地」的重建工程亦告完工,經平整地台後,地方大了,遊玩設備多了,相信幼稚園和小學同學都很喜歡這戲玩休憩園地。 

    幼稚園部方面,學校重新規劃校園學習環境。分別設置了三個獨立的語文學習區域,小朋友能在較安靜的環境下進行語文小組活動。此外,為優化小朋友的閱讀環境,故特擴展閱讀區的面積,並於區域內添置具特色的傢俱和書櫃,也同時增加藏書量,讓小朋友在寬敞舒適的環境中輕鬆愉快地閱讀。 

    救恩幼稚園高度重視學童的藝術與創意教育。因此,幼稚園開闢了「藝廊」,除了讓學生接觸廣泛而多樣的藝術作品和有利生態環境的視藝物料,還同時展示學生的視藝佳作。本校亦開設多用途音樂廳,全廳以木料和大型鏡面修繕裝飾,學生在此可自由無拘地透過動感與樂韻表情達意,從小能運用各種樂器提高對音樂的鑑賞力。


    為了加強支援學生的成長需要,學校與崇真會共三所學校增聘了一位教育心理學家到校支援有需要的學生。

    另為推動學校發展,學校於學年中進行了五個研究項目,包括「校本課程的成效」、「早會及聖經課程的成效」、「學習中心的成效」、「領袖培訓計劃的成效」及「校本教師專業培訓的成效」;學校將按有關研究結果,跟進及改善學校有關的範疇。 

  • 2013

    2013年,學校積極推動建立健康校園文化。學校重視學生的身心社靈健康,學校今年重點推動發展運動,從體育課程、延伸學習活動、及至學生休息時間之運動安排等作出建議,務求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另學校重視學生的飲食健康,繼續在本學年推動健康小食政策。至於心靈方面,校長於週五早會及老師利用週二的週會時間,建立學生積極正面的態度。本年於小五級新設「讓愛傳出去」單元,讓同學能進一步對本港有需要的社群表示關注,並以實際服務作為回應。盼望透過關懷的行動,令同學實踐愛,並孕育出為世界締造美好的崇高理想。

    校長與一眾師生代表「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到訪「日本世界地質公園」,進行為期八天精彩的交流,當中有說不完的小故事和寶貴經歷,讓師生建立緊密關係。對日本著名的世界地質公園、小學教育、風土人情等,加深了瞭解。校長連六位同工於一月到瑞典作外訪,拜訪了當地的幼稚園、小學、中學及教育設施如博物館等,了解其環境教育、健康教育及創意教育之推行情況。

  • 2014

    2014年,學校自本學年開始實踐正向教育以來,無論教師、家長和同學均深表認同,大家全力以赴。學校努力耕種正面文化,讓大家建立正向思維和情緒,生活更自在和快樂。校長與十位校董及老師參加了由Institute of Positive Education, Australia主辦,為期三天的「正向教育培訓營」。我們獲益良多,就不同有關正向教育的範疇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反思,大家不停地思考如何將這些理想的觀念,扎根於救恩學校的土壤上。

  • 2015
    2015年,經過多年前往歐洲學校考察的經驗,明白令同學們置身於整潔、光亮、清新、平靜和先進的學習環境的重要性。隨着學校發展,課程教學法日益進步,改善現時的課室空間使用、設備和環境,故學校於暑期耗資約四百五十萬港元進行「課室改善工程」,並投入五十萬港元進行「學校網絡改善工程」,讓同學有更理想的學習環境。為此,學校於四月份舉行「救恩教室顯新姿」步行籌款。當日參與者近1500人,合共籌得港幣$922,832。

     

  • 2016
    2016年,救恩學校開始新增每週一小時的科普課堂 (STEAM),當中包括 3D 打印、編程、 機械人技術、 工程學等,透過遊戲和專題研習,讓學生掌握最新科技,發揮創意,以裝備學生面對科學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挑戰。

    為促進同工的專業交流,開設「微觀教學」,加強同工們對教學質素的自主反思,建立一個正面互助的學習社群。同工們錄影教學過程,作跨科交流,互相點評課堂的優缺點,使教學者知所改進,並供其他同儕參考。

     

  • 2017
    2017年,推展正向教育,本年度完成了各級的正向教育課程,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實踐個人性格強項,以提升品德、發揮潛能,多欣賞自己及周圍事物,因而得到滿足感和自信心,更學會感謝上帝。

    完成了全校課室改善工程,一改以往常規的設計,增添小組平台、不同類別的桌椅和多種組合的座位設計,適切學生不同的需要,令學習更有效和有趣。

     

  • 2018
    2018年,陳梁淑貞校長於8月榮休,陳校長秉承救恩學校宗旨,在服務十載期間致力改善校園設施,並發展校本課程、正向教育及教師培訓。

    林克忠博士於9月1日接任校長一職,林校長從事教育工作26年,歷任中、小學教師及校長、香港資優教育學院總監及新西蘭教育局外評主任。他亦帶領同學走遍七大洲,以探索及服務學習啟發年青人。

    林校長在救恩開辦多項具挑戰性的領袖培訓課程、國際相互交流和完善各級增潤學習單元。

    為加強家校溝通,新辦「每月早餐會」、「家校祈禱會」、「甜蜜時刻」和多場「家長論壇」。已舉辦廿三載的家長班創下報讀紀錄,超過300名家長參加逢星期日早上的講座及交流。

     

  • 2019
    2019年,全面落實教師職位學位化,除了薪酬檢討,亦提升教師的專業角色及職能,進一步改善教育質素。

    本校學生連續第二年完成「救恩毅恆–毅行」100公里長征,培養恆毅力,並獲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和漁農自然護理署麥理浩徑40週年認可紀錄。本校亦首次以校長、一名老師和兩名家長組隊參加「樂施毅行者2019」。 雖然大會因社會事件取消賽事,惟本校隊伍,聯同家長學生支援隊,如期於當天完成 100公里,體現家校合作精神。

    在2020年農曆新年期間,林校長帶領一行十人到芬蘭考察,並進行多角度教育反思,讓校內同工對課程構思及實踐有更深入的了解。

    2020年2月至6月初,全港因新冠狀病毒疫情而停課,所有國際交流、短宣、扶貧體驗團和各級增潤學習單元取消。本校安排實時網上課堂及自製網上教學材料,供同學持續學習。在6月份按階段復課,學期於7月10日因疫情結束。

     

祈求神繼續加恩添力,幫助全校仝人繼續積極奮發、齊心努力,貫徹基督博愛和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辦學精神,培育人材、傳揚福音,榮耀上帝聖名。